沪上科学家在世界上首次发现农作物抗热基因位点,借非洲稻基因,新米有望提前吃。上海一带所产“国庆稻”,每年“十一”即可吃到新鲜大米,但因高温酷暑,往往产量不高、品质不佳;加之气候变暖,“国庆稻”如今已较少见,当年新米常在11-12月才能上市。5月19日,沪上林鸿宣院士团队透露,他们从非洲稻中发现了世界上首个农作物抗热基因位点——高温抗性1号基因,并且通过杂交方式导入中国稻种,掌握了防暑耐热“新技能”。不仅能使“国庆稻”安度酷暑重回餐桌,还能用于草坪、小麦、玉米以及其他“怕热”的蔬菜。相关研究成果刚刚在线发表于国际顶级遗传学杂志《自然遗传学》。